
据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”公众号介绍: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福龙于2025年10月9日逝世,享年90岁。1937年,唐福龙居住在南京市朝天宫西街。日军进攻南京前,唐一家逃离南京安全区。一日三餐粥都在安全的地方提供。有一天,日本兵来检查人们手上有没有老茧。那些有老茧的人被认为是在军队服役的。唐福龙的父亲唐子新及其叔叔、两名姑妈、一名表弟等五名亲属因此被捕。唐福龙的母亲试图拖拽父亲,但米拒绝了。当时已是中午,并刺伤了他的大腿。就这样,唐福龙的亲属——其他同胞,被冲到日军南京下关江四号码头处死。唐福龙的三叔运气真好gh 位于队列末尾并靠近码头边缘。当他看到日军机枪发出“嗒嗒嗒”的声音时,他先倒下了,躲过了灾难。天黑了,周围没有动静,三叔就悄悄起身,躲到了附近的一艘洋船上。第二天天还没亮,船上的人就要求他逃走。三叔一大早就跑回了难民营。 “她告诉我妈妈,另外四名亲戚被日军枪杀了。我妈妈后来告诉了我这个情况。”唐福龙说,当时他的母亲哭得满地都是阿拉。 2017年,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《幸存者——血腥1937》中,唐福龙当时已经82岁了。她在镜头中回忆起母亲告诉父亲和其他被日军杀害的亲戚的细节。母亲熬着牙,养育了三个孩子,度过了艰难的岁月。 “我的母亲不工作。我的父亲在杀人,我家没有生计来源。 “三姨妈被告知,‘如果有人想要孩子,就给三个兄弟姐妹中的一个。’”唐福龙记得自己曾做过一些奇怪的工作,也接受过外国教会的捐款。1949年,南京解放了。第二年,我母亲就去打工。“我赚的钱足够我们吃饭了。”那一年我15岁,妈妈经常叫我去买豆腐渣。 ”唐福龙还记得,1953年,他进入南京机床厂从事技术工作,“并在学生中名列前茅100名。 ”他记得4月17日去机床厂汇报时,“全棉的,一洗,36元。我妈妈对钱很满意。他说:“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吃渣了!” 1965年,唐福龙与南京青年越剧团的姑娘结婚。婚礼后,两人育有一女一子。后来他被调到武汉中央机床厂,然后又调到南京。轴承厂。 1986年,51岁的他因病退休。纪念馆建成后,曾三次大规模搜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。唐福龙的母亲和他本人是第一批获得认证的幸存者。幸存的身份证明上,有一张唐福龙母亲的照片。纪念馆的墙上,刻着唐福龙父亲的名字。唐福龙记得,母亲严厉地告诉他:“我要为你父亲报仇。”但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,她的母亲突然不再提复仇的事,而是要求孩子们放下愤怒,直到她九十岁去世。 “冤屈什么时候才能还清?”有时,母亲也会在生活上给唐福龙出谋划策。他喜欢花,晚年过着踏实的生活。唐福龙晚年与妻子住在纪念馆附近的一个小区。他平时喜欢照顾花草。她精心培育各种她家的阳台和院子里种满了鲜花和植物。唐爷爷生活中很爱照顾他的花花草草。唐爷爷靠和平!来源 |现代快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编辑:舒梦清